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

[閱讀心得筆記] 邏輯謬誤鑑識班、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

書籍基本資料

 邏輯謬誤鑑識班、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   (點圖可看詳細資料)

心得/閱讀筆記

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,可以檢視自己平常的思考方式有什麼不合邏輯的地方,看的時候才發現原本的思維模式還真的有不少錯誤()。這本的方法學起來後比較能夠察覺媒體在報導事件時,有那些是故意誇大,那些是故意用似是而非的用語來誤導觀眾;政治人物常常玩的數字遊戲,也可以透過這本邏輯偵測訓練看出其中的端倪,而不會被牽著鼻子走,對於建立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程度的幫助。現在正在努力讓自己的偵錯神經變成直覺反應XD
書中舉了二十幾種思考謬誤的種類,我針對其中幾種對我影響比較大和平時生活中常見的作例子。

最有收穫的謬誤種類

把合理當正確

直到看這本書為止,我從來沒有發覺這件事!看到時真是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,非常感謝冀劍制老師提到這個概念,引用冀老師一段讓我印象最深的話:
當我們聽到一個「合理的」推論時,常常就會將其當作是「正確的」,這是一個錯誤的思考。雖然合理的說法比不合理的說法更有可信度,但是,合理的說法與正確的說法之間仍有很大的距離。正確的說法只會有一個,但合理的說法可能有無限多個。
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!一件事我通常會去問為什麼,但是常常只要有一個看似合理的說法我就滿足了,而不太會再深入去想還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,這個說法不過是其中一種罷了,也許我因此錯失了很多發掘真相的機會。
遇到一件事,我們通常會想辦法找原因來解釋它,但是,我們找出來的這個解釋真的是導致這件事的原因嗎?也許不盡然。(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歷史事件總是會有新的解釋出現,每隔幾年就又有人跳出來翻案,推翻之前的說法。如果有新的史料出土,這種現象就更是層出不窮了,所以,永遠都不會有真正的歷史事實,有的只會是無窮盡的歷史解釋)

批評稻草人

這也是很多人常犯的錯誤,簡單來說就是誤解對方的意思,而後自己針對所理解到的意思加以批評對方,這就是批評稻草人,因為你所批評、針對的那些是你自己曲解出來的,對方根本不是這個意思。
這種事情常常發生,原因多半是溝通不良,沒有互相確認兩人的理解是否相同。或是自己先入為主覺得對方如何如何,當對方做出某一些舉動後,就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測,越覺得事實如此,於是變本加厲的認定,到最後若是不解開就會變死結了。(就像亡鈇意鄰的故事,在心理學中屬於自應預言,人們有強烈傾向會去驗證自己原先的預測,這其實也可以算是把合理當正確的一種謬誤了)
另一種情況是用在政治手段上,故意斷章取義來扭曲說話者的意思,並藉由媒體大肆渲染、攻擊,已達到抹黑的效果,基本上這樣的例子每天的新聞都會出現,所以看到這種報導時,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查他完整的說詞,看是在什麼樣的背景脈絡下說出來的,說這話的前提是什麼,如果查證後發現真的不是抹黑再下評論,不然媒體報導常常會故意把一段話去頭截尾,只留下最好攻擊的一句話報給觀眾,這樣才好挑起觀眾的情緒。

訴諸無知

這個謬誤讓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,你不能因為無法證明某事物不存在或是錯的,就宣稱它是存在的、是對的。同樣,你不能因為無法證明某事物存在或是對的,就直接宣稱它不存在或是錯的
今天如果告訴你,「你的頭頂上有100個幽靈,你信不信?你如果無法證明他們不存在,那就代表他們存在。」或是說「早在漢代就有人發明了發電機,但是因為一把大火,所以全都付之一炬,什麼也沒留下。你無法證明這件事不存在,那就代表它存在。」類似這樣的舉例隨便編隨便有,一看就知道很荒謬甚至可笑,但是,同樣的邏輯,我們卻常常掉入陷阱中。許多詐騙、神棍就是利用這種方式來達到目地的啊!常見的就是嬰靈說了,他們大概對每一個看起來鬱結憂愁的女生都會這樣說,沒上當對他們來說也無所謂,頂多被識破是騙子,但是只要有幾個中標他們就賺了,典型的亂槍打鳥。
書中還有舉的例子是神鬼之說,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,雖然確實無法以科學方法證明它存在,但是許多事情的發生真的不是邏輯能解釋的,更何況,我們所能感知到的世界難道就是全部嗎?很多我們看不到的還真的不代表不存在呢!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古代的穴道說和蝙蝠、海豚的超音波,幾百年前西方也一直不承認中國的穴道說,直到後來有人用紅外線照,才證實穴道確實存在。而超音波就更不用說了,人類根本就聽不到,但它確實存在,其它像無線電波、雷達、、、數不勝數,這些在我們看來很平常,但是我們可以想像若是告訴幾百年前的人,他們一句也不信,因為當時根本就沒有那個技術證明這些的存在。話再說回來,對有陰陽眼的人來說,根本就無所謂證明不證明,他們一睜眼就可以看到,就像我們張開眼睛看東西一樣自然,所以,呵呵。
比較實用的是生活中的其它例子,其中一個:A因為不舒服而請假去檢查,檢查結果是沒問題,但A還是宣稱身體不舒服要請假,於是,同事B就說:「他一定是沒病在裝病。」看到這個例子,我沉默了。會這樣惡意去猜想別人,其實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不正吧?內心是什麼,看別人就會是什麼,不是嗎?最近對這樣的觀念深有感觸,佛心看人,人人是佛;鬼心看人,人人是鬼。你看到的世界,實際上取決於你自己。你可以決定讓自己活在什麼世界裡。回到這個例子,這就是要我們不要妄下斷語,如果不是真的了解真相就不要亂講話,也不要自以為真相了,其實你不過是曲解了真相。就像胡適說的:「有幾分證據,說幾分話。」有七分證據,你就別說八分話,剩下的那三分,就先持保留態度吧!

不當類比

我們總喜歡用一些比喻來表達一些比較難表達的感覺,因為兩者有某些共同的相似處,但是,有些類比其實是不恰當的。
書中有舉一個例子,A看見B在吃棒棒糖,就說:「你真的很像小孩,我看你像小孩一樣幼稚。」這真是…神邏輯,什麼跟什麼啊。

PQ推出QP

這是邏輯論證的基礎,正常來說PQ(PQ)應該要推出-Q-P(若非Q則非P),但是我們的思考模式常常會變成QP(QP),舉個例子,若A考上國外的大學,則A去國外。這是PQ。如果變成-Q-P則是,若A沒去國外,則A沒考上國外大學。這樣看起來都符合邏輯。但如果換成QP就會是。若A去國外,則A考上國外大學。直接就可以看出這是錯誤推論。因為去國外不一定是考上國外大學。
但是日常生活中卻常常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。例如:甲只要生氣,就會不說話。(PQ),但是如果有一天甲不說話,我們常常會直覺想到,甲在生氣。(QP)這樣一來就會發現平常的推論是不合邏輯的。因為甲不說話,可能有很多原因,生氣只是其中一種,也許甲昨天沒睡好,或是嘴巴痛、喉嚨痛等等,都可能導致他不說話。所以由PQ推出QP就會犯了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啊!

PQ推出-P-Q

用同樣的例子,若A考上國外的大學,則A去國外。這是PQ。如果變成-P-Q則是,若A沒考上國外大學,則A沒去國外。一樣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錯誤推論。
以同樣的第二個例子,甲只要生氣,就會不說話(PQ)。推論出-P-Q則是,甲沒有生氣,就會說話。這可不一定,甲沒有生氣也可以不說話啊!

避免誤解

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提到語言的主觀意義與客觀意義,就像我說話時常會不自覺的說:「他說過幾百遍了!」其實我要表達的是「他說過很多遍」,但是這個意思到我嘴巴要說出來時,就會自動誇大,變成「幾百、幾千、幾萬、好幾萬」,所以說,主觀意義和客觀意義的區分真的非常重要!不然溝通上就很容易造成誤解。尤其當人在情緒上來的時候,說出來的話很多是不經過大腦的,但是聽的人卻會把這些話送進大腦,這時候就很容易因為雙方理解不同而產生誤會,於是很多爭執就是這樣發生的。

跳出思想框架

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都會從自己接觸到的世界慢慢建構出思考框架,用以理解世界和生存於世界,所以,當要和別人溝通時,就必須知道自己有那些框架存在,才不會在發現別人的框架和自己不一樣時產生強烈抵觸,造成溝通無法進行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文化衝擊,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可以讓人迅速查覺到自己的框架所在,進而去反思自己長久以來原來是如此思考、如此看待世界的。衝擊過後能讓自己有更開放的態度看待文化差異,自己的世界也就更寬廣了。
而在沒有文化衝擊的情況下,沒有察覺到思想框架的存在而與別人的思想框架產生衝突,這是常有的事,常見的就是代溝了,世界不斷在變化,一代代的成長背景都不相同,所建構出來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一,而在這樣的情況下,兩個不同的框架都想讓對方的框架變得和自己一樣,不吵架就奇怪了!雙方都堅決捍衛自己的框架領土,並試圖擴張版圖,戰爭往往就是這樣發生的。如果雙方能夠互通有無,相互交流,不就會更繁榮嗎?

平時常見謬誤

以偏概全、批評稻草人、非黑即白、訴諸無知、錯誤解讀、PQ推出QPPQ推出-P-Q

有趣的謬誤

廢話謬誤

這個謬誤讓我一直發笑,沒講不知道,一講還真的發現很多格言和勵志的話其實都屬於廢話XD,但我們還真的奉為圭臬呢!
其中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算命師的話:「你的命其實還不會太差,只要有充分的努力,其實還是有發展的空間,你求的事情也有可能會達成,但是一定要記住,千萬不要過度自信,否則到頭來有可能會一場空。」看完後會發現,這段話可以適用每個人耶!說了那麼多,其實都是廢話啊!講那麼含糊籠統,幾乎把所有的可能都囊括進去了,留的退路也太多XDD,不過這是很多算命的伎倆,講的含糊其詞,等事情發生了怎樣都能自圓其說,才不會砸了招牌!
就這個例子來說,如果那個人很努力,但是卻沒有達成,算命的就可以說:「因為你還不夠充分的努力。」
或者如果他真的努力到一天只睡3小時,其它時間全部都在打拼,但還是沒有成功,那算命的還是有退路,他可以說:「你雖然有充分努力了,但是我說的是有可能會達成。」(算命師內心小劇場:所以,沒有達成也不是我說的不準噢,我沒有說是一定會達成噢,嘿嘿→__)
或者他甚至可以說:「一定是你太過自信了,我不是說了嗎?這樣會一場空啊!你怎麼就是不信呢?!唉唉唉~這就是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啊…blah…blah…
而那個人如果成功了,算命的就更理直氣壯了:「看看,就說我算得準吧!」
於是你可以發現,不管什麼情況,那段話都能適用,都有退路把話圓過去,呵呵,真是高啊!
其它廢話謬誤,像是有人要比賽了,很緊張,你告訴他:「不要緊張」,基本上就是廢話,一點用也沒,說不定還更緊張,你做一些可以轉移他注意力的事效果反而比較好呢!

簡短書評

這本書分成四個Part,分別是初、中、高和研究班,照著順序一路讀下去,會發現自己的邏輯好像真的有進步,還有書中有許多練習題可以練習偵測邏輯謬誤,以及隱藏版的練習題,就在作者行文的字裡行間,這要很敏銳才會發現,是一項有趣的挑戰。
唯一一點讓我有點囧的是,書中太常用政治來舉例了,雖然說政治的例子確實有很多邏輯謬誤,但如果多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會讓我更喜歡這本書。(而且我大概能猜到為什麼這本書沒有在對岸出版了XD)

延伸閱讀

思考盲點、心理運作模式

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:認識自己、洞悉別人,活得比今天聰明 (You Are Not So Smart: Why You Have Too Many Friends on Facebook, Why Your Memory Is Mostly Fiction, and 46 Other Ways You’re Deluding Yourself)
你沒有你想的那麼聰明: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2 (You Are Now Less Dumb: How to Conquer Mob Mentality, How to Buy Happiness, and All the Other Ways to Outsmart Yourself)
思考的藝術: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 (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: 52 Denkfehler, die Sie besser anderen überlassen)
行為的藝術: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(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: 52 Irrwege, die Sie besser anderen überlassen)
黑天鵝效應(The Black Swan: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)
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:多想一點,發現更有深度的自己 (30 Days to Better Thinking and Better Living Through Critical Thinking: A Guide for Improving Every Aspect of Your Life)
Thinking, Fast and slow (快思慢想) (如果可以,這本比較建議看原文)

其它相關閱讀

精準預測:如何從巨量雜訊中,看出重要的訊息?(The Signal and the Noise: Why So Many Predictions Fail—but Some Don’t)(可以和快思慢想做對比)
秦始皇: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(這本算是對打破固有思維的運用範例)




1 則留言:

  1. Online Casino (VIP) | La Bet starvegad starvegad 메리트카지노 메리트카지노 10bet 10bet 465먹 중소 먹튀 검증 사이트 안전 놀이트 안전 놀이트 안전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