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

[原創書評] 西漢武帝 士為知己 by藍色獅

書名:士為知己

作者:藍色獅

關鍵字:BG 軍旅 西漢 漢武 慢火 征戰 1v1 HE 優質男配 墨家 西域 樓蘭 匈奴 女扮男裝

推薦指數: (備註:人物刻劃描寫極佳、情感描寫細膩、時空氛圍營造極佳、後勁極強)


(推薦指數純屬個人主觀意見,僅供參考。)


士為知己(一)軍書有名

士為知己(一)軍書有名

士為知己(二)鐵衣雪色



士為知己(三)巾幗丈夫

士為知己(三)巾幗丈夫

士為知己(四)生死相伴





作者文案/簡介

他是如神一般的傳說,是呼嘯九天的驃騎將軍。他率領鐵騎踏破胡奴,開拓了漢武的萬里疆域。創下不世功勳。一將功成萬骨枯,輝煌功績裡埋有萬千匈奴人,也有他萬千的袍澤兄弟。做為君王的一把利劍。在征討殺戮之後。他如何來面對這如山的重負以及那一點深藏的惻隱之心?

她是墨者的後裔,血液裡浸透了俠與義的守律,為義父男裝從戎,為同袍捨身潑命,為一諾可以棄功別情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。她的眼界超越了家園,鋤強扶弱,兼愛非攻,是她的信念。

他烈情似火,一旦明了自己的心就毫不退縮;她情深意重,一經愛上,就生死不棄。在殘酷如斯,命如草芥的戰場中,開出最美的花兒。

僅僅是一段戰火情緣嗎?遠不只如此......

看獅子娓娓道來,讓你感受到,什麼是信念,何謂一諾千金。

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雖百折而不撓,身萬死而不悔。

心得


這是第二次看這本書了,和第一次一樣看完總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平復心中的激盪與惆悵,讓人有種不吐不快的抒發欲,極想用文字將在心中衝擊的情感一一疏導。

第一次看時因為阿曼之死對我衝擊太大,對霍去病印象反而不深,心中只對作者賜死阿曼這件事耿耿於懷,甚至不想要再看這本書,太傷心了。

距上次看大約有1年了吧(或者更久),最近因為〈大漢賢后衛子夫〉這部電視劇又引起我對這個朝代的興趣,於是重看了一遍《士為知己》,雖然阿曼死時仍讓我淚流不止,但我這次試圖分析了一下為何子青會選霍去病而非阿曼,儘管最後我仍對阿曼真的死了有無限的怨念。

寫這篇心得當然無可避免地要推薦藍色獅的寫作功力,全書都是用尋常字句寫成,但字句的組合卻常讓我有「寫得真好!」之感嘆;在描寫人物性格方面也是用言行舉止來慢慢塑造,而不是用許多華麗雕琢卻空泛的形容詞來做堆砌,真的就如她文案所做的承諾一般娓娓道來,相當引人入勝!

這是篇由一生信念、袍澤之情和愛情揉為主軸的古代征戰愛情故事。


易子青(秦原)

女扮男裝代父從軍,只為償還義父一家的救命之恩,軍中偶見故人而不相認,只因不想與過往有所牽扯,但是,管得了言行卻管不了心。八百條冤死的羌魂,在父親不堪負重自戕身亡後又將之扛在了肩上,成為她一生的責任。

一手好箭術,卻不顯不露,刻意射歪射近,只因與義兄約好了同進退。
荒山孤塚,不惜出手攻擊將軍,只為維護父親墓牌。
急流畔,救同袍一命而被對方上報是自己被他救,圓謊只因兩人皆性命安好。
大漠中,同袍生死一線,闖過刀林箭雨,置性命於不顧。
情竇開,生別離,欲遠赴樓蘭,再見無期,只因一諾千金。
聞惡訊,捨夫兒,兩匹千里馬一路疾馳,只為早一步報信警示。
遇刺殺,直面君王,直指野心,置生死於度外。
疫病虐,勇往直前,縱身死亦不悔。

子青說過最精采的一番話,是直言劉徹詭計時:


她仍轉向劉徹,唇角含著一絲輕蔑的冷笑,“陛下,我並不想狡辯,因為我不需要為沒有做過的事情狡辯;同樣,你也不需要為想做的事情找理由。你雖獨尊儒術,但已故的太皇太后尊崇黃老之說,有句話你應該聽過——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!”     還從來沒有人敢這樣在他面前說話,劉徹盯著她,但是太陽穴上青筋凸起,眼底聚集著風暴。     “你是想說,你不怕死,也不怕朕。”他冷冷道。    “不,我怕你!而且很怕……”子青站在那裏,荒野幼樹般柔弱而堅韌,重重道,“我怕你窮奢極欲,繁刑重斂,內侈宮室,外事四夷!” 

well...其實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子青身為墨家子弟的部分,墨家兼愛非攻,扶持弱小,在我看來是有點一廂情願和譁眾取寵,完全不符合人性啊...那些規矩就是訂出來供奉的。
還有一點我十分不能認同的就是子青的味覺= =,只要是能吃的她都能吞下去,這是什麼樣的神人境界(遠目)

還有,秦鼎扛的責任子青完全沒有必要繼續扛,那完全不干她的事,更甚者,她也是受害者,簡單來說,她就是沒事找虐。

霍去病

因為上次看完後對他印象實在不深,這次我特地注意了這位男主角究竟有何過人之處,能讓子青捨阿曼而就去病,畢竟,阿曼可是比霍去病更早向子青表白呀!阿曼甚至從出現後就一路照顧子青呢!

霍去病最吸引人之處在於他的成長。從一個飛揚跋扈又跳脫的鮮衣怒馬少年,成長為一個懂得珍惜每一條生命的將軍。在懂得「將帥要扛的,並不僅僅是輸贏。」之時,他真正認識到什麼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,寥寥數字,背負的卻是上千名信任他、聽他指揮、活生生的性命。每一次的出征,不論輸贏,都是手底下將士們的以命相託。這份沉重,無人可替,他只能一直一直地扛下去。

知道子青和阿曼之間深厚的情感,也不曾做過什麼幼稚的吃醋之舉,或者刻意陷害情敵這樣的卑劣行徑。原本想任憑心意自私地將子青留在軍中不讓她隨阿曼離開,卻在阿曼一席話後,幡然醒悟,忍痛割捨。


“你我心中都知道,且不論拳腳兵刃,青兒單憑性情便已是難得之人,世間難求。此生能識得她,對我而言,是上天垂憐。”阿曼接著低低道,“無論她如何選擇,我都不會有任何怨言,更不會有絲毫勉強。我只盼你也能明白,否則,她便是白白認得你了。” 

他和阿曼,都有這樣的胸襟尊重子青的選擇,並且呈上最真摯的祝福。

也許是和子青扛下那八百羌魂相類,也許是彼此都知曉那份身不由己、避無可避的責任,兩人才能一路相伴,生死相依。子青的行事、信念,正好給霍去病開了一扇窗,讓他看到一個墨家子弟的風采與堅持,也讓他心中原就存在的善苗逐漸茁壯,進而盡己之力將征戰損傷降到最小。

他對子青的情感,是日積月累的,有別於阿曼對子青的一見鍾情。他甚至在不知子青是女兒身時,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後便下定決心要和她在一起,不為什麼,只因子青獨一無二。

若說世上有誰最懂子青,非霍去病莫屬。


阿曼(鐵力曼)

我看完第一次後會記住這本書就是因為阿曼。到目前為止,他仍是我看過的近百本小說中最愛的男配角,沒有之一。

這次閱讀時,我近乎貪婪地珍惜他出現的每一個場景、說過的每一句話、做過的每一件事,甚至每一次看到他就心就跟著難受一次。即使明知道他的結局,他死時還是無法遏止地哭了,阿曼阿曼,你怎麼這樣就死了呢?

上次去查了資料,發現史實的確是這樣發生,送往匈奴為質的樓蘭王子被刺身亡。這本書大致上也是照著史實走沒錯,但我後來想了想,發現其實作者也可以讓阿曼詐死的不是嗎?就像霍去病那樣,只是死在世人的眼中,此後他就可以海闊天空了,而且既然武帝都已經派人把他哥送回樓蘭即位了,這個他視為枷鎖的王位正好可以丟棄。他的前半生已經太苦了,好不容易讓他遇上生命中的曙光---子青,奈何這曙光竟也是他的夕陽,他甚至還沒和乾兒子見上一面,怎麼就走了呢?

他對子青的好真的沒話說,實在是太好了,就好像.....傾盡他的生命去對她好一樣。

第一眼就認定她,一眼就看出她的本質,絲毫不顧自身處境執意要待在子青身邊,即使明知匈奴部落對自己而言就如龍潭虎穴,好不容易才逃脫,卻因為子青的醫者天性而冒險陪同保護,深入險境。

那支絕美而令人屏息的舞,他只為她跳;那樣熱烈奔放而真摯的舞蹈,足以打動每一顆心。


阿曼令人敬佩之處在於,正因為是自己心中摯愛,所以不願勉強子青要和在他一起,只要子青過得好,即使身畔的人不是他,他也會放手;甚至在子青要跟他去樓蘭時,因為看穿了子青已心屬霍去病,遂逼自己說出違心之語,只為了不讓子青受離別之苦,他那些故意貶低子青的話,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劃在自己心上的刀。即使知道自己會日夜思念、知道沒有子青的地方於他而言皆是一片焦土,他仍是將子青推到霍去病的懷裡,只因捨不得她傷心難過。

在生命的最後一刻,他下意識地仍在保護子青,將漢廷派來的殺手引入白龍堆的流沙群中,只為了讓子青能平安回到霍去病和孩子身邊而不被他的身份所累。即使樓蘭是在夾縫裡求生存的小國,他仍有他的傲氣與堅持,誓不向狗眼看人的漢廷低頭,甚至到死都不願如劉徹的意,逕自將自己永遠留在了大漠中,就像樓蘭的守護神---火烈鳥。

引文一段
在樓蘭有一個傳說,相傳火烈鳥的羽毛豐滿之後便會一直往南飛,不停地飛,只為在南焰山讓天火將自己的羽毛點燃,而後將火種帶回樓蘭,它們自己則在天翼山化為灰燼。     樓蘭的王族也是如此。     阿曼沒有愧對他們,他是為了樓蘭,將自己燃成了灰燼。 



也許他沒想過自己最終還是會回樓蘭---他最愛卻回不去的故土,他深深愛著自己的故鄉,但那裡卻沒有為他留下一席容身之處。他被親人、故鄉所拋棄,然而當樓蘭有難,他卻又義無反顧地回去守護,保護自己的子民、維護大洪流中樓蘭殘存的尊嚴,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。


其它

易燁

很討喜的一個角色,重看之初我還在想這是哪一號人物,沒什麼印象,直到後來他說出「祖宗保佑」我馬上記起他來XD,實在太經典了!他也真就是個受祖宗保佑的幸運小子XDD

武帝

所有悲劇的源頭,造成一切悲傷的罪魁禍首!整個故事的大魔頭!即使最後有輪台罪己詔也沒有用!傷害都造成了,人都死光了,民都不聊生了,再書面懺悔於事何補?早幹嘛去了?!



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

[閱讀心得筆記] 噬罪人

書籍基本資料
噬罪人(點圖可看詳細資料)

  • 噬罪人

  • 作者:呂秋遠
  • 出版社:三采文化
  • 出版日期:2014/04/03 
  • ISBN:9789863421146

分類Tag:司法、人性、法律、律師、心理

心得/閱讀筆記


和德國費迪南.馮.席拉赫律師的《罪行》、《罪咎》一樣,都是由許多獨立的法律案件書寫而成的故事。在閱讀的當下常令我不由自主地闔上書頁,思索案例中發生的故事,《噬罪人》相較於德國的罪行》與罪咎,更體現出人性的掙扎與無奈。罪行》和罪咎》則揭露更多人性的黑暗面、體制的漏洞與弔詭。

深深覺得律師是個深具挑戰性的職業。不斷直面人性最幽暗之處,人性的體悟不只來自於當事人的故事,更有長年在司法體制游走所遇到見到的──以專業知識為手段愚弄司法之人。在這種環境中,要如何守住本心?


在〈懲罰〉中,呂律師一席話簡直大快人心!
「面對這個案件,我有強烈的羞辱感。身為告訴代理人,身為律師,我認為司法被羞辱。如果被告只要認罪,就可以搏取法院的同情,當認罪成為一種訴訟策略,成為請求緩行的工具,而法院竟然相信這樣的認罪代表犯後態度良好。我不知道這樣的司法,如何獲得人民的信任?」  摘錄自《噬罪人》p.248

「我希望法院能給當事人最後的撫慰。如果辯護人在庭上羞辱被害人,說被害人只是為了錢,才堅持要告被告,法院對此卻無動於衷。如果被告在庭上明講著認罪,但是對於犯罪事實卻胡說八道,一再在被害人的傷口上灑鹽,請問司法要如何給被害人撫慰?民眾要如何信任司法?」  摘錄自《噬罪人》p.248
看到這段,我只想說:「呂律師,Good Job!」 


〈說好的幸福呢?

這篇故事讓我想到背叛:最不能碰觸的真相》的作者親身故事,作者幼時遭父親性侵,長大後揭露此事,沒想到作者的母親竟然借職權之便,成立一個"虛假記憶症候群基金會",專門用來對付自己的女兒,還不斷寫信到作者任教的大學系所,試圖讓作者失業,其惡劣而泯滅人性的行為簡直令人髮指。

而這篇故事中的父親,所作所為雖沒有那麼誇張,也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在女兒出生時相信其克父命格論而舉家赴美,將女兒留在台灣託付手足寄養也就罷了,等她長大後,還假借補償女兒的名義借用她的人頭買賣房子,女兒不願被如此戲弄還將她告上法院,為了要勝訴還刻意捏造抹黑女兒的品性,果然這事上什麼人都有。


可惜不是你

故事中的爸爸最後能摒棄血緣因素,重新接納孩子,這是相當不容易也相當感人的結果。畢竟彼此的情感連繫已經那麼久了,如果說斬斷就斬斷,反而不合乎人性呢!那位爸爸經此一事,或許以後會更有開闊的胸懷吧!血緣並不代表一切啊!日積月累的相處才是真實的人生,似乎可以和〈說好的幸福呢?〉做個對照。


為愛落淚

故事中的女主角令人嘆息,十五年的欺騙,一句對不起就可以輕易原諒。在那個當下,她只是想要給自己一個機會放下過去吧!如此才能無怨地繼續往前走,不至於否定自己的曾經而影響往後的人生。


認錯

人要面對的兩難,在這個案例中一覽無遺。體制有時候是不近人情的,無法因時制宜,無法依邏輯演變。

認罪,交保。不認罪,死在牢裡。該如何抉擇?

肺癌四期,特地回國被抓就為了要死在家鄉,但迅速交保的條件就是認下沒犯的罪,否則拖延下去的結果就是死在牢裡,在瀕死之際,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?


神的孩子在跳舞

我們何時才能真正接納不同文化的風俗?不再一味用自己的文化去譴責臆度別的文化、以自己的文化為標準去丈量別人?


沒有終點的流浪

這是我覺得最沉重難過的一個故事,這是生命中一個巨大的斷裂,一夕之間家破人亡,更悲痛的是,在痛失妻兒後,他連為她們討個公道也沒辦法,甚至還被判是自己過失致死,要服半年牢役,還有比這更悲慘的嗎?在那個沒有行車記錄器的時代,要找到讓他滑下山谷的元兇何其困難?

而且我在想,就算真的找到元兇了,又能如何呢?也把他的家庭破壞掉嗎?或者讓他賠償巨額賠償金?但是,傷痛就會因此撫慰嗎?他這樣漫無目的的漂流尋找,其實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藉口活下去吧?或許,也是以這種方式在懲罰自己,他無法原諒那個肇事者,實際上,他是無法原諒自己,在潛意識裡也知道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導致悲劇,因此他的人生永遠停留在那一刻,用無止盡的懊悔和自我放逐試圖弭平心中的傷痛與歉疚,而找出那個幾乎永遠也找不到的人則成了他後半生的人生目標。

不知為何,我想到了伊底帕斯的自我放逐。


一場遊戲一場夢

這個案例讓我以為是在看小說,沒想到台灣真實世界中竟然曾經發生過這種事!果然是──真實世界比小說更精彩,是嗎?

一場試探,毀了兩個家庭,甚至事件中那些旁觀者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,在還是單純的學生時就接受了人性黑暗的洗禮,
而罪魁禍首卻安然無恙的享受著事業愛情家庭皆得意的勝利人生,甚至在世人眼中,她沒有汙點,真是高招呢!就不知道是不是日夜都受良心折磨了,如果它還在的話。

話說回來,不管到底是試探還是有意陷害,這都不是一個身為老師的人該做的事,利用學生的家庭困境,以利誘之,刻意置學生於險境,更陷同事於不義之地,她就沒有想過這樣一來別人會怎麼看待那名學生?這是在摧毀她的人生哪!還是說其實起因是嫉妒?呵呵,誰知道呢?我只知道如果這是在小說中出現的人物,一定不會有好下場的。



延伸閱讀

罪行 (Verbrechen)

罪行


罪咎 (Schuld)


罪咎